国际汉语热遭遇“师资荒”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国际汉语热遭遇“师资荒”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温。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众多的孔子课堂,全世界近一亿人正在学习汉语。与此同时,海外华文教育也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海外华侨华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到2013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1.5亿,这也将引发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激增,全球汉语教师缺口量将达500万人以上。此外,海外现有各类侨校逾5000所,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在师资方面仍存在很大缺口,仅印尼对华文教师的需求就存在10万人的缺口,师资不足问题日益凸显。
不难发现,“师资荒”正成为影响当今海外汉语热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日前,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在西安召开,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名各界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代表们集中反映了海外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师资荒”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代表们也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解决措施。
关注“师资荒”问题,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师资源数量上的供不应求,更应该探究造成海外师资数量不足的深层原因,唯有如此,方可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师资荒”之储备数量“荒”:造血与输血需双管齐下
目前中国国务院侨办的外派教师规模为每年400余人,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海外的华文学校提供了师资数量上的保证,然而,这一数字还远远达不到海外华文学校所需要的教师数量;不仅如此,许多学校的代表反应,在新旧教师的接替期间存在着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和教学的空白期,这也是海外教师在输出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在对外输出教师的同时,培养本土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师资力量的连贯性、延续性。
2、“师资荒”之本体知识“荒”: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汉语教师的语言学本体知识不足、第二外语水平较低、缺乏教学上的理论和实践积累等,也成为影响当今海外汉语教学师资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中国各大高校大部分已经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但是,在选拔出国教学的汉语教师测试中,语言本体知识不够扎实、课堂实践教学能力欠佳、第二外语应用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外派教师出国教学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在校期间对对外汉语及相关专业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以及第二外语能力的培养,提前做好赴海外教学的培训准备,是保证外派汉语教师持续供应的主要动力。
3、“师资荒”之跨文化能力“荒”:教学对象应因国施教
由于汉语教学现在多属于低龄化阶段,这对对外汉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跨文化交际还包括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诸如各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对外汉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上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才艺,而这些方面往往是对外汉语教师普遍欠缺的能力。因此,对于海外汉语教师而言,了解直接教学对象所在国的文化和习俗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华文教师而言,面对不同国家的华侨学生,也要考虑到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性,因国、因地施教。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师资荒”,提升海外汉语教师的整体师资水平,应从教师本体知识专业化、本土及海外师资储备多元化、跨文化交际具体化三个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平衡,从而促进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和实现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